度十千娑婆 化無垢世界——鑒賞中國佛教圣地(峨眉山)“普賢菩薩”1公斤金幣

中國金幣網 16-08-10 15:34:48 中國集幣在線 發(fā)表評論

  佛教于三千多年前在迦毗羅衛(wèi)國誕生,直到公元1世紀時,一位月氏人走進中華的土地,他帶來了中華史上的第一本佛經。究竟是何人將佛教的光輝引向中華的土地,當今已無法考證,而佛學,卻成為家喻戶曉的洪音。大乘佛教中,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是佛教創(chuàng)始人釋迦牟尼的左右脅侍。在我國佛教圣地峨眉山報國寺中,供奉著脅侍之一的普賢菩薩!侗A經》記載云:“我行應當勝諸菩薩。寶藏佛言,以是因緣,今改汝字,名曰普賢!
 
  為傳承中華民族的佛教文化,光大普賢菩薩之行德,中國人民銀行于2014年3月21日發(fā)行了中國佛教圣地(峨眉山)金銀紀念幣一套。該套紀念幣共5枚,其中金幣3枚,銀幣2枚,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。該套紀念幣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,并刊國名、年號;背面圖案則分別呈現了普賢菩薩造像及峨眉山景觀等。其中1公斤金幣背面以萬年寺普賢菩薩造像為主圖案,襯以祥云紋飾組合設計,并刊“峨眉山·普賢菩薩”字樣及面額。幣面不加冗飾,在直徑90毫米的圓徑中,將普賢菩薩坐蓮騎象的經典形象刻畫得精細婉潤。因采用仰視角度描摹,竟猶如俯身于巨靈之足前,虔誠之心盡顯無余。

  幣面中,普賢菩薩的坐騎為六牙白象,白象代表愿行殷深,辛勤不倦;六牙,表示六種清凈,四足代表四種功德!侗A經》中記載,當普賢菩薩為轉輪王第八王子時曾在寶藏佛前發(fā)愿要在像娑婆世界一樣不清凈的國土中,修菩薩行救度眾生。使其十千不凈世界莊嚴清凈,如同“青香光明無垢世界”。金幣中所描繪的普賢菩薩形象,恰如其分地反映著普賢菩薩之行愿,應為普賢信眾心之所屬。觀幣面,可見其盤腿坐蓮,雙足隱于蓮中,其蓮座輕落象背,背有佛光,佛光外自有祥云相隨。幣面構圖比例得當,畫面輕穩(wěn)逸樸,獨有佛家素潔雅樸之氣。
 
  觀普賢之姿態(tài),可見其頭戴寶冠,身披彩衣,右手執(zhí)青蓮,左手握拳,這乃是普賢菩薩在金剛界之相。設計師在普賢寶冠的細節(jié)處理方面不遺漏一隅一角。經過雕刻師的精雕細琢,這寶冠氣勢若虹,葉葉抖擻,與菩薩的面相相襯,更加增添了佛光普照的效果。觀其神情,鼻若懸膽,雙耳闊氣飽滿,耳垂圓潤垂肩,頸項潤直,面如滿月,目凝于遠方,似正在洗滌世間娑婆,其心可感。幣面的點睛之筆當數身后祥云一縷,只見祥云隨著菩薩的身軀自然舒展而不飄散,云卷云舒,佛氣彌漫。菩薩自身散發(fā)的佛光周圓邊潤,其尺寸與菩薩的面首比例經過精密的計算,大一分則留白過重,小一分則失氣度,實乃妙到毫巔。
 
  將視線投向幣中“物”的刻畫,只見菩薩身下蓮花坐臺端莊秀美,花瓣向外微翹,每一片花瓣形狀雖大體相近,卻又因角度的不同而富有層次。如果說菩薩坐蓮臺的細致之處都需要雕刻師悉心雕琢,那么其坐騎靈象則更需要重點刻畫。只見靈象力大而穩(wěn)重,四足踏蓮,身無墜感,雙目微合,耳鼻垂順,鼻尖內曲,它正不急不躁地徐徐而行。引人注目的六牙排列整齊,牙尖微翹,表示破障,即不畏一切障之意。象肩與象鼻的細紋完全根據生理狀態(tài)進行還原,如此相態(tài),既顯佛家威儀,又不露生硬之兇相。在佛教文化中,六牙白象是菩薩所化,以表威靈,象征“愿行廣大,功德圓滿”。普賢菩薩之坐騎便是大圣天王的神體,觀象之神態(tài),安順靜平,凝動如一,雖以象身示人,卻透露著禪意,象身披有佛鞍,足見其天王之神姿!普賢在金剛界又稱作“金剛薩埵”,是各金剛之首,也是華嚴會上的上首菩薩,是菩薩最高行門的代表。經中說菩薩的身相及功德遍一切處,而且純一妙善,所以稱作“普賢”。其警世偈說到:“當勤精進如救頭燃,但念無常慎勿放逸”,其大愿大行在這枚金幣中若有回音,未開化之世人見金幣若有開悟之靈犀動,若是信眾見之,尤感其功德。(供稿:深圳市鑫泉金銀文化有限公司  作者:葉霞)

  來源:中國金幣網

更多郵幣卡資訊、行情!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(jibizx)。
中國集幣在線

延伸閱讀

分享到:

交易頻道

關于我們 | 免責聲明 | 廣告服務 | 委托買賣 | 意見建議 | 友情鏈接 | 網站導航
Copyright © 2000 - 2011 JiBi.Net. All Rights Reserved
中國集幣在線  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