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萬里挑一”的唐開元通寶合背錢

17-07-14 10:21:16 中國集幣在線 發(fā)表評論

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

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

圖1 開元通寶合背錢

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

圖2 北周“永通萬國”正合背(拓片)

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

圖3 宋徽宗“崇寧通寶”倒合背(拓片)

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

圖4 王莽“大泉五十”十字合背(拓片)

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

圖5 “順治通寶·康熙通寶”異號合背(拓片)

■山東 張秀民 葛海洋

  中國古代的金屬貨幣一般是一面有字,或記值或記地或記錢名等,總稱為“錢文”。而另一面既無文字也無標(biāo)志,那么無標(biāo)志的一面就叫“錢背”。所謂“合背”錢,是指錢的兩面顯示的都是面文,猶如把兩枚錢的“背”合鑄在了一起。這種錢或因“錯配錢范”造成,或系有意為之。在大量的流通貨幣中,合背錢只占極少數(shù),不易被發(fā)現(xiàn),因此歷來為錢幣收藏者所珍愛。

 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為了摸清館藏古幣概況,早些年啟動了古幣整理修復(fù)工程。在整理過程中,發(fā)現(xiàn)一枚存世極罕的唐代“開元通寶”合背錢:銅質(zhì),直徑25、穿徑7、厚1毫米,重4克。這引起了筆者對合背錢的注意,查閱有關(guān)錢幣資料,發(fā)現(xiàn)早在兩千年以前,合背錢就出現(xiàn)了。

  為什么會出現(xiàn)“合背錢”呢?有兩種可能:就范鑄法而言,一種可能是鑄錢工匠在鑄錢時合錯了范,使得兩塊范內(nèi)的帶正面錢文的錢模對應(yīng)在了一起,于是無意中造成合背錢的產(chǎn)生。特別是采用疊鑄法鑄錢,由于合范用的若干片泥范往往呈規(guī)則的方形或圓形,合范時如果不慎,很容易將兩塊范中的正面錢模合在一起。早期的合背錢大都是因合范不當(dāng)而產(chǎn)生的。另一種情況就是有意地將兩塊面文范合在一起來鑄造合背錢,算是一種戲鑄吧,這種情況出現(xiàn)的要晚一些。翻砂鑄錢法雖不使用錢范,但合背錢產(chǎn)生的道理是一樣的。

  從遺存下來的古錢幣資料看,合背錢有以下幾種類別:

  一、正合背。特點是錢幣正背兩面的錢文相同,且兩面錢文的方向也相同。這類合背錢在王莽“大泉五十”“大布黃千”“貨布”“貨泉”、北周“永通萬國”(圖2)、唐代的“開元通寶”、金世宗“大定通寶”等錢中都可以見到。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收藏的這枚唐代的“開元通寶”合背錢也屬此類。

  二、倒合背。特點是錢面錢背錢文相同,但兩面錢文的方向呈一正一反。王莽“大泉五十”、北宋徽宗“崇寧通寶”(圖3)、明神宗“萬歷通寶”、明熹宗時的“泰昌通寶”、清代的“雍正通寶”“乾隆通寶”“祺祥通寶”等,均有這種“倒合背”錢。

  三、十字合背。特點是錢面錢背錢文相同,但兩面錢文方向不同,呈一豎一橫90度配置。如王莽“大泉五十”(圖4)、王莽“布泉”、唐鎏金“開元通寶”,都有十字合背錢。

  四、異號合背。錢面錢背年號完全不同,為“異號合背錢”。例如,錢面“泰昌通寶”、錢背“天啟通寶”,又如錢面“順治通寶”、錢背“康熙通寶”(圖5)。關(guān)于“泰昌天啟”異號合背錢,因明光宗在位時間極其短暫,泰昌年間并未鑄錢,其子明熹宗朱由校于天啟元年補鑄其父年號“泰昌”錢,此合背錢亦是明熹宗朱由校天啟年間鑄造,直徑25.3毫米,兩面錢文均為楷書直讀。

  綜上所述,最初的合背錢是古代工匠在鑄錢時誤用了兩件面范而鑄造出來的,后來出現(xiàn)為某種特殊需要而有意地鑄造。因面文和背文的配置和內(nèi)容的變化,遂有“正合背”“倒合背”“十字合背”和“異號合背”等類型。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合背,出現(xiàn)的幾率都很少,屬于稀有的錢幣版別,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和研究價值。據(jù)了解,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藏有數(shù)萬枚唐“開元通寶”錢,在整理中僅發(fā)現(xiàn)1枚“開元通寶”合背錢,其珍稀度可見一斑。

來源:收藏快報

更多郵幣卡資訊、行情!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(guān)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(jibizx)。
中國集幣在線

延伸閱讀

分享到:

交易頻道

關(guān)于我們 | 免責(zé)聲明 | 廣告服務(wù) | 委托買賣 | 意見建議 | 友情鏈接 | 網(wǎng)站導(dǎo)航
Copyright © 2000 - 2011 JiBi.Net. All Rights Reserved
中國集幣在線  版權(quán)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