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兩枚同版“開元通寶”制錢看唐朝的鑄錢工藝

16-08-29 15:30:55 中國集幣在線 發(fā)表評論

郭喜林

  公元621年,唐高祖李淵實行幣制改革,廢除了持續(xù)約700年以重量為錢名的“銖兩錢制”,鑄行“開元通寶”錢,開創(chuàng)了以通寶、元寶為錢名的“寶錢制”時代。這是中國貨幣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。開元通寶錢鑄行了約290年,不僅對構(gòu)建“大唐盛世”,推動“絲綢之路”經(jīng)濟和文化的繁榮起到了重要作用,而且對中國貨幣文化的發(fā)展也產(chǎn)生了深遠影響。

  “開元通寶”錢不僅歷史地位重要,而且鑄造工藝也很考究。它形制嚴謹,錢文端莊,鑄造精良,版別多樣。如此令泉家所愛的錢幣是怎么鑄造出來的?對此,泉界、學(xué)術(shù)界也一直在深入研究和探討。大唐鑄錢采用范鑄法、失蠟法,這早有定論。但對于是否采用了母錢翻砂鑄造法,則觀點不一。一種觀點認為,大唐鑄錢沒有采用翻砂法。中國檔案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國歷代古錢圖解與價格指導(dǎo)》一書就曾這樣寫道:“隋唐之際,除了采用傳統(tǒng)的泥范工藝外,還將商周時代創(chuàng)造的失蠟法用于鑄錢!辈⒆鞒鲞@樣的斷定:“我國的翻砂工藝技術(shù),早在春秋中期就有了。用于鑄錢,則始于北宋!绷硪环N觀點認為,唐朝鑄錢不僅采用了范鑄工藝、失蠟工藝,而且也采用了翻砂鑄造工藝!妒詹亟•錢幣》雜志2014年第6期刊載的《從畸形開元通寶看唐代鑄錢工藝》一文,作者用兩枚開元通寶小平錢的畸形現(xiàn)象論證了唐代采用翻砂鑄錢技術(shù)的觀點。

  對于唐朝采用翻砂鑄錢的觀點,筆者是贊成的。下面依據(jù)實物,談?wù)勛约旱拇譁\認識。筆者珍藏的兩枚“開元通寶”小平錢,即圖1錢、圖2錢,對于研究大唐翻砂鑄錢工藝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。先看看這兩枚開元錢的共同點:一是錢文書法風(fēng)格相同。兩品均為八分書中字容弱,“開”字門內(nèi)為“升井”,“元”字第一筆稍長,“通”字走之部為“三撇”,“寶”字貝部內(nèi)的兩橫稍短且居中。二是穿口、內(nèi)郭、外緣狀態(tài)相同。兩品穿口大小一致,內(nèi)郭均含圓,背郭、背緣均有明顯的移范。三是背紋飾相同。兩品背紋飾為左下角月。這三個共同點表明,兩品形制相同,版式相同,具體為中字容弱類背左下角細月版式,是唐早期偏晚一點的正規(guī)制錢,體現(xiàn)了由早期開元向中期開元過度的特點。這一版式,在《上海博物館藏錢幣*魏晉隋唐錢幣》和《中國錢幣大辭典*唐五代十國編》等權(quán)威性錢譜都有標注。

  但是,兩品雖為同一形制、同一版式,卻也有明顯的不同之處。一是材質(zhì)不同。圖1為傳世錢,白銅,銅質(zhì)細膩,呈油脂光澤。經(jīng)官方專職檢測部門檢測,含銅82.2%、錫12.5%。這樣一個銅錫元素配比,充分說明是品材質(zhì)相當(dāng)精良。這樣的材質(zhì),富延展性,銅液的流動性好,錢體的各個角落乃至細枝末節(jié)都能鑄到位。根據(jù)經(jīng)驗,一般只有鑄母錢或初鑄樣錢,才用這樣優(yōu)質(zhì)的銅材。而圖2為東北生坑,材質(zhì)就是普通的青銅,看上去給人感覺比較粗糙一點。二是錢體直徑、厚度、重量不同。圖1錢直徑25.45毫米,厚1.58毫米,重4.7克,分別比圖2錢直徑長0.51毫米,厚0.29毫米,重1克。三是精度不同。圖1錢字體稍大,比圖2錢更舒展大氣,更富神韻,據(jù)測量,圖1錢“寶”字“目”部寬4.32毫米,比圖2錢同位超出0.17毫米; 圖1錢外緣直邊,很容易直立在玻璃板上,而圖2錢非直邊,不能直立;圖1錢錢文細挺,字口深峻,立面齊整如刀切,轉(zhuǎn)角分明呈直線,而圖2錢錢文稍粗,字口淺,轉(zhuǎn)角不夠分明,且多處有黏連;圖1錢背月長6.76毫米,且紋飾口深清晰,而圖2錢的背月比圖1錢的背月短0.61毫米,且紋飾相對淺淡;圖1錢穿口平整干凈,有打磨痕跡,而圖2錢穿口沒打磨,有毛渣;圖1錢錢體光潔細膩,內(nèi)郭、外輪精整,而圖2錢在這些細節(jié)方面相比遜色得很。這充分表明,鑄造圖1錢所用銅材更精良,所用的砂料更細,流程更嚴格,工藝更講究,做工更精細。

  從兩品的不同點不難看出,這兩枚同版開元通寶錢品質(zhì)不同,前者是初鑄樣錢,后者是后鑄的普通錢。這里所說的初鑄樣錢,是指從頭爐錢中挑選出來的樣品錢,亦稱頭爐樣錢。其作用有三:一是試范,查驗錢幣鑄造效果;二是錢監(jiān)存檔,留樣備查;三是如果母錢不足,可做印范母錢之用。初鑄樣錢與普通錢的根本區(qū)別在于精度不同。細節(jié)決定精度,精度決定品質(zhì)。精良的銅質(zhì)、精湛的工藝、精美的品相是初鑄樣錢的明顯特征。圖1錢的銅質(zhì)、精度、尺寸完全具備了初鑄樣錢的標準,若將它放在開元錢的大堆上比較,猶如鳳落雞群,非常精美。如用它作模印范制砂型,通過翻砂工藝完全可以鑄出圖2錢那樣的普通品,甚至比它還要精致一點,這是毫無疑義的。有泉友要問:兩品是不是范鑄或失蠟法鑄造?回答:不是。因為范鑄和失蠟法鑄造的同一版式的錢幣,正常情況下銅質(zhì)、精度、規(guī)格基本一致,不會有明顯的差異。筆者查閱了《中國錢幣大辭典•唐五代十國編》所載的陜西、河南等地出土的44枚早期開元錢的拓片和標注,進而得知這些錢幣都比較精致,而且直徑大都在25毫米以上。這些開元錢應(yīng)該是唐早期用范鑄法或失蠟法鑄造的。有的泉友可能還要問:兩品是不是大樣與小樣的關(guān)系?回答:不是。因為大樣、小樣是同一幣種、同一形制的兩種不同的版式。據(jù)高漢銘編著的《簡明古錢辭典》介紹,“同一年號、等級的錢因鑄造地點或爐次不同,出爐后較正常錢徑大1—2毫米者謂之‘大樣’”,“較正常錢徑小1—2毫米者,則為‘小樣錢’”。根據(jù)這一定制,圖1錢與圖2錢之間的差異顯然不是大樣與小樣之間的差異,而是翻砂鑄錢所形成的母錢與流通錢之間的正常差異,這種差異是由于鑄錢時銅液冷縮形成的。

  綜上,筆者認為可以作出這樣的定論:同版開元通寶兩品的重要價值在于以正規(guī)制錢的實物形式證明了翻砂技術(shù)用于鑄錢,不是始于北宋,而是始于唐朝,將翻砂鑄錢的起始年代往前推進了200多年?傊,唐朝鑄幣不僅采用了范鑄法、失蠟法,還采用了母錢翻砂鑄造法,呈現(xiàn)了由范鑄法、失蠟法向翻砂法過度的多種鑄錢工藝并存的新局面。

圖1背
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

圖1正
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

圖2背
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

圖2正
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

圖注說明:
圖1 開元通寶白銅初鑄樣錢(正、背) 直徑25.45毫米
圖2 開元通寶普品(正、背) 直徑24.94毫米

來源:《中國錢幣界》11期

欲了解《中國錢幣界》雜志訂閱詳情,請點擊:http://worksbyjddesignbuild.com/news/BZGG/152920948.html

更多郵幣卡資訊、行情!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(guān)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(jibizx)。
中國集幣在線

延伸閱讀

分享到:

交易頻道

關(guān)于我們 | 免責(zé)聲明 | 廣告服務(wù) | 委托買賣 | 意見建議 | 友情鏈接 | 網(wǎng)站導(dǎo)航
Copyright © 2000 - 2011 JiBi.Net. All Rights Reserved
中國集幣在線  版權(quán)所有